上鄉昔時由曾文溪沖積成洲,故附近村落有南勢洲(今之南洲村)、北勢洲之稱。

渦輪轉盤.jpg

山上鄉是明末時期,開始由鄭成功的部將余士龍為了養軍,開墾荒地、率兵屯駐後,經年累月人口漸漸繁殖成村。現在之山上村因較他部落為高,故有山仔頂之稱呼,至日人據台後沿用山仔頂之名,及至民國九年十月一日地方改制,即改為山上庄。

為什麼我會知道山上呢?因為那是我媽的後頭厝(娘家),從小我們便要坐著顛頗的公車,扣、扣、扣的敲著50分鐘,經過新化鎮後便會抵達山上,所以對於山上我有著莫名的熟悉和親切!不管是阿公家的龍眼樹,還是學校側門旁的雜貨店,都有我們小時候的回憶,只是隨著外公、外婆的相繼過世,我們也漸漸長大,回去的次數也變的屈指可數。

為什麼這次我會回去呢?因為「用心看台灣」的節目在不久前介紹了山上鄉,節目的景象大多事自己熟悉的情景,忽然間出現了一間巴洛克式建築的舊水廠,雖稱不上是美輪美奐,但卻頗有歷史價值。本著求知求新的精神,出發總要有個方向,我們到山上去。原本從新化鎮到山上的路是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有「九拐十八彎」之稱,後來因為二高的開通和東西向的通車,彎曲的山路便在旁開闢了一條筆直寬敞的道路,原本的山路也漸漸的荒廢,新道路的盡頭原本是阿公的土地,被政府徵收之後,僅剩下道路兩旁的兩塊田地,平時栽種著芭樂、桑椹、波羅蜜,有著小型果園的雛形(不對外開放)。

道路的盡頭左轉一公尺,右手邊不起眼處便可以看到山上水廠的標示,沿著兩岸的椰子樹往前進,不久後便可以看到一處的大門,大門並沒有管理員,只裝設著一部對講機,按了按鈕和裡面的員工詢問,才發現水廠並不對外開放(奇怪為什麼電視台可以訪問,影片中還有其他路人),苦苦哀求之下還是不准我們進去參觀,不得已之下搬出舅公(好像是水廠廠長退休)才得其門而入。

屋頂椼架.jpg

一入門,眼前出現的是一條狹窄的道路,左邊是水廠的主體,右邊則是類似管理處的廢棄房舍,再往前有不知名的工程正在進行當中,工程旁邊則有另一棟不知名的建築物。停好車之後,先走進水廠的主體參觀,裡面擺放著十多具的渦輪(和高雄竹子門發電廠的不一樣),但幾乎全部都已經停用,雖然旁邊有裝置著解說牌,但字跡大多模糊不清;另外更值得一介紹的是建築物的屋頂椼架,木構建築,是什麼工法不可考,不過確有一種獨特的美感!走到建築物的內部,還有兩間荒廢的管理室,很難想像當時的規模。

上鄉淨水場創建於民國元。負責曾文溪以南、二仁溪以北之自來水產製與加壓調配供水業務,及台南市東西北區三個服務所管轄內大小管線與安南、歸仁、新化、永康、善化等五個服務所轄區內500公厘以上之輸送水幹管和其附屬設備等之維護管理工作。並負責該廠出水量與南化、烏山頭給水廠支援本廠水量之運用調配事宜。因近期工商業發達給水無法達成目標,而由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烏山頭水庫支援調配。 走到了建築物的另一側,可以看到當時投藥的地方,雖然現況相當的髒亂,很難想像當時的作業情形,但是還是對於當時負擔起台南市自來水提供的重責大任不由得肅然起敬!

三棟大小的建築物只有水廠主體可以參觀,所以能在裡面遊蕩的時間也不多,加上沒有解說員的解說,也很難讓我們進一步的瞭解,在參觀完之後,帶著滿足確有一絲遺憾的心情,離開了這間媽媽幼時玩耍的水廠。

p.s.希望地方政府在振興觀光的同時,可以對於這近百年的建築多一分的關心和規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