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適應體育交流版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國語日報100.05.20第十三版特殊教育副刊

    感覺統合是指個體的感官系統(視覺、聽覺、味覺、觸覺、本體覺、前庭覺和運動覺等)在接收外界訊息後,透過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整合,做出適當的反應與環境作合適的互動。由此可知良好的感覺統合協調能力除了關乎個體的感官功能的正常運作外,亦牽涉中樞神經的組織健全與成長生活經驗的豐富程度。其中本體感覺是個體運動計畫的能力,除了需使用到各自獨立的受納感官外,亦需協調各系統做出合適的動作反應。前庭覺是耳內精密構造對於身體平衡的一種協調作用。所以我們常會看到智能障礙學生走路常會跌倒或是對於階梯、鞦韆會有強烈的恐懼。因此教師或家長可以多提供匍匐、翻滾或是攀爬的經驗,訓練肌肉與關節的協調性;也可以多讓學生練習在斜坡、滑板或是球池中站立;或是簡易的跳躍、跳繩等動作。此外許多智能障礙學生常有觸覺防禦的困擾,因此對於一般性的觸覺刺激常有過度且不適當的反應,譬如不喜歡絨毛玩具接觸皮膚或是對於牙刷的刷毛相當敏感;或是對於反差較大的觸覺刺激無法正確的認知連結(如冷熱、軟硬、粗細等),因此教師及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教學中漸進式的提供觸覺刺激(系統減敏法),由學生能接受的刺激開始提供,並且接觸在學生可以看到的部位,避免其產生恐懼;或是生活中常見的黏土和貼紙等,也是不錯的觸覺訓練媒材。接著筆者就以生活中或校園常見的素材或是課程活動,針對智能障礙學生感覺統合協調提供訓練上的建議或是教學上的注意事項: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03月04日國語日報第十三版特殊教育副刊的投稿文章~教師如何在適應體育課程中提升學生自我決策能力

自我決策是一種關乎身心障礙學生學習狀況與生活品質的能力,小至學生選擇哪一瓶飲料?哪一種增強物?大至學生選擇未來升學的路徑或是職業的種類,在在都是學生自我決策能力的展現,只是身心障礙學生常由於自身認知發展能力的限制,或是老師家長的的代為決定下,而漸漸缺乏進而喪失這樣的能力。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畢業季節還沒到,但是我們的小朋友已經玩得全身濕濕的了。

準備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類之所以面孔向前、腳掌往前表示人的一生便是不斷的KEEP WALKING,有時候換個想法或方式,對於身體也有不錯的效益。

記得之前在大學時代修習體育課的同時,老師請我們在平衡木上正向行走,倒退行走,甚至希望我們可以在平衡木上做出側手翻、前手翻,甚至後翻下木等高難度動作,對於不是科班出身的我們,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倒是「後退走」的體驗深刻的刻畫在我的腦海中。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席丹、貝克漢、羅納度不夠看,因為他們三人的綜合體,就在我們這邊誕生了!

其實大多數的踢球活動都會告訴小朋友,用力把球踢出去,踢遠踢高都可以,只是常常會發現很多小朋友都踢不到球,或是稍微點一下球就準備要跑去撿球。其實這樣的踢球活動,主要的目的是訓練小朋友的腳部肌力和身體協調性。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特殊生又不是植物人,所有能夠夾住東西的關節、地方通通都派上用場吧!

有時候會發現小朋友在走路的動作上表現不盡理想,細心觀察其原因,不見得是因為肢體發展不健全、肌力不夠的緣故,或許只是單純的不清楚要如何使力而已!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記得之前實習的時候接觸到了「適應體育」,雖然每週只有一節課,但卻是我最期待,最有成就的一節。可惜的是之後因為指導老師們要評鑑的關係,而無法將這樣的資料帶走。後續來到了新的學校,也將這樣的課程精神留存,並發揚成每週兩節。每週兩次的教案、觀察記錄、活動照片等,在在都記錄了我走過的點點滴滴和小朋友們的成長。後續的途中雖然曾經間斷過一年,但在最近又重拾起這樣繁重但又愉快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也甘之。最近有朋友向我要起這樣的教案資料和照片,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將這樣辛辛苦苦的資料送給人家?或許我希望的只是有更多的人能夠每週挪出一些時間來幫助這些小朋友!對這些人我有期望(期待)!所以也請你們不要辜負我!因為我是一個傻子~~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怕死的我竟然帶著盲生跑操場。

經過了兩三個禮拜的測驗和試探,終於知道小朋友他們在肢體動作上和體能上欠缺的部分,因此設計了總總相關的活動,只是大多數的活動仍需要考慮到盲生的學習特性。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待已久的適應體育重現江湖......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