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放寒假了,第一天卻是忙碌的行程~在研習中度過。

其實在上次社區大學蔡老師野外課時,就已經來過四草大眾廟旁的鹽田生態文化村(鯨豚館、晒鹽區、搶救工作室),只是當時我們只參觀了鯨豚館,而且是自行參觀,畢竟這部分不是老師的專業(水鳥、生態),要老師充胖子說出這類的東西,很難符合老師的個性,要自己看也看不懂,還不如參加這類的研習聽當初參與工作的志工的講解。就這樣我們決定要參與「鯨豚搶救志工培訓」,這樣的活動目的是什麼?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嗎?其實早在台灣有歷史紀錄以來,東西部海岸,尤其是西部海岸台灣海峽,一直有鯨魚擱淺的紀錄,只是當時保育的觀念不重,也沒有人會去重視這類的問題,因此擱淺的鯨魚大多落入附近居民的五臟廟中,在八、九十年代,國際保育觀念越來越重,台灣也趕上這股潮流,開始朝搶救、保育、教育的方向前進。而台南沿海幾乎是最常有擱淺事件發生的地方,或是是因為這裡當初是內海(台江內海),抑或是海底地形改變的緣故,擱淺的原因和理論有很多,只是我們沒有辦法因為知道相關的理論進而去做預防的工作,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對海洋的破壞和污染。也因為沒有辦法從事積極的預防,只能做消極的搶救(或許也不是那樣的消極啦!)

台南市政府建設局自然保育課,和成大教授,之前的搶救志工有鑑於民眾對於這類議題的認知有限,因此辦理了這一次的「搶救志工研習」,一方面培育未來搶救鯨豚的人力,一方面也希望參與研習的人,能將所學所知在各自的生活、工作領域上發揮影響。這次參與培訓的人數大約有五十人左右,大多數是大專院校的學生,有成大的、台大的、中興的,幾乎都是校內有相關科系的學校,而我和胖子好像是唯一的社會人士(雖然後面有出現兩個叔叔,但是下午就不見了)。好久沒有參加研習,但是還是打起精神全程的聆聽、做筆記,擔心會因為現階段的疏忽、不專心,造成往後在搶救鯨豚上的傷亡(好像也沒有這樣神聖啦!),雖然說隔壁的大學生都已經睡著了,但是我和胖子還是正襟危坐。

上午的課程大多是學科基本知識,成大的王教授,把自己從事多年鯨豚搶救的經驗和我們分享,資深的保育志工也教導我們一些辨別鯨豚種類、年齡、性別的基本知識。下午則是認識館區內的環境,以及往後可能是我們朝夕生活的空間~鯨豚搶救池。在研習的過程中,大多數的人對於未來的工作都是懵懵懂懂,因此也無法提出太多的疑問尋求解答,但是資深的志工一直在教導我們一種觀念~死亡是正常的、必經的過程(成功野放的紀錄只有三隻),因此對於這樣的過程不必過於恐懼、害怕,也不要因此而改變了當初的初衷,從此不接觸這類型的工作。其實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這類的問題,不管是自己班上的小朋友身亡(實習時自閉症小朋友墜樓),還是學生家長遭逢變故,幾乎在班上都要從事這類的心理輔導和教育,或許不同類型的生命體不能等同視之,但是我想尊重生命的意義都是相同的。

經過了一整天的研習,心裡最大的想法和感觸是,希望往後可以不要接到這些志工的電話,來到這一片土地,因為當我們接到電話、來到這裡,便表示有鯨豚擱淺了,願台灣海峽永遠平靜,生命永遠生生不息。

中華鯨豚協會http://www.whale.org.tw/

海的巨人與鯨靈http://whale.zo.ntu.edu.tw/

阿通伯的故事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89/P/EC-P-089-002.HTM

志工培訓新聞http://news.yam.com/cna/life/200601/2006011104216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左右手之戀 的頭像
    左右手之戀

    左右手之戀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