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虎尾地區以布袋戲見長,在某天吃飯的時候,看到了主要巷道都搭起了棚架,擺上了圓桌,便震懾於這樣的景象,回家詢問了胖子一番,胖子說在她讀高中的時候就是這種盛況,進一步追問原因?胖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虧你還是虎尾的高中生,虎尾的老師)。在經過我努力爬文之後,竟然被這樣濃厚的宗教儀式,鄉土活動所深深吸引。中元節當天下班後,趁著天色未暗,遊走七大普渡區,終於拍攝也瞭解到許多的文化。吃完晚飯後,又隨著人群去體驗那種廟會趕集、野台唱戲的氛圍。
身為一個熱愛鄉土又是教育工作者,辛苦的記錄並宣導,心裡才覺得踏實些!先連接公所網站,讓大家瞭解虎尾中元普渡的源由,再透過前後照片的對照與解說,讓大家瞭解差異與特色。如覺得意猶未盡,請自行搜文或親臨參觀。
虎尾鎮公所活動訊息
http://www.huwei.gov.tw/news/index-1.asp?m=9&m1=11&m2=36&id=77
一年一度的慶讚中元普渡大祭典活動,每年皆吸引各地數萬名民眾前往觀賞,相當熱鬧,其隆重場面素有「北基隆,南虎尾」的盛況。虎尾中元普渡會分有東、南、西、北、中、德興、福德等七大普渡區,民眾準備供品,除了鮮花素果、牲禮、五穀餅乾、飲料外,為了增加普渡看頭,有花果雕塑、花卉設計、摺紙藝術、捏麵人、奇石木等,內容五花八門、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
「虎尾中元祭」融合「祭鬼習俗」、「街仔普」和「大崙腳普」,家家戶戶準備各種牲禮、蔬果、糕餅、米、酒等,統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以集體大拜拜方式及民俗文化活動,場面盛大熱鬧,形成虎尾獨有的特色。
「街仔普」,它是後來移民虎尾的人,所形成新形式的普渡,成型於日治時期,主要是新移民者向舊居住的亡魂做普渡,期以保佑平安、生意興隆,是以陰間的大士爺為主要祭祀對象,原則上屬於「祭鬼」形式,可說是一種移民者向原居者拜碼頭的一種儀式。當日市中心各店家會將各式精緻創意供桌排列於市街,形成熱鬧且具創意特色的民俗盛會。
「大崙腳普是虎尾中元普渡的最早名稱,起源於清代,是屬於「廟普」,也就是當地人所謂的「大崙腳王爺普」,是以地主神為主的一種普渡。
歷年來各普渡區特色,南區為放天燈、肉山林、雞鴨鵝重量比賽、牲禮重量比賽、排桌比賽,北區為冰雕創作、蔬果雕刻創作、康樂晚會、大型藝閣及花燈牌樓,中區為花卉景觀藝術、精緻普品、插花比賽、布袋戲、晚會,德興宮為搶炮、鄉村民俗技藝展、動物奇觀、康樂晚會,各校民俗技藝表演、古物藝品展、草藥展,東區蜂炮城、冰雕創作。
東區(虎尾圓環旁)
小時候常見可愛的萬國旗
東區祭壇準備中
西區(天后宮前,早上菜市場處)
南區(虎尾第一銀行旁)
待插的幡旗(德興宮)
福德區(立仁國小黃昏市場旁)
其實除了這七大區之外,別的村里也有(如舊虎科大旁新吉里)
中元普渡實況
東區紙紮大士爺(胖子被身上的餅乾所吸引)
旁邊的大哥說我們可以拿香拜,還給我們餅乾吃。
祭祀用的白米,插上可愛的紅飯匙
祭祀的東西很特別,有胸罩、扇子、剪刀、花露水、計算機、四角內褲…等。
豬公身上糖衣製的小羊。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爐位?
聽說十六日後會進塔內持續祭拜,等到農曆八月再由主人取回家裡供奉。
東區普渡盛況
西區紙紮大士爺
關起廟正門的天后宮(一為避免好兄弟進入廟裡,二為請神明睜一眼避一眼讓好兄弟好過)
西區天后宮的古早腳踏車展示。
南區的祭祀場地(三層樓高的祭壇)
拉近一照(不清楚是??)
南區祭祀盛況
南區祭祀場地
爐主的金牌是最多的
南區的爐位,後面的牌子雕工很棒
南區的牲禮重量、雞隻重量、排場都有比賽
金羅殿的祭壇
金羅殿紙紮大士爺
金羅殿紙紮土地公
金羅殿紙紮關公(應該是?)
金羅殿前的碑誌說明了虎尾中元普渡的盛況(好像只有這裡有記載?)
北區金羅殿中的普渡公、觀世音、地藏王
金羅殿普渡公
金羅殿普渡公下鬼門開
北區金羅殿香爐
北區金羅殿旋轉花燈
北區金羅殿花燈亮起來
北區旋轉的童男童女(身上黏滿了餅乾,定時會旋轉喔!)
北區金羅殿奉茶(多為信徒、店家所捐獻)
北區金羅殿珠友建設提供冰雕
是一艘消暑的冰船
北區金羅殿珠友建設提供果雕
旁邊有祈福卡可以書寫
可愛的Q版普渡公與祈福卡背面
祈福卡正面
金羅殿旁的晚會場地(娘家、戲說台灣演員)
晚會開始了!
是玲惠、玲惠~
中區祭祀場地
中區紙紮大士爺
中區普渡盛況
德興區的祭祀場地
一樣有雕工精緻的牌位。
有緣一見池王千歲正尊的尊容
德興區紙紮大士爺
德興區可愛的祭祀品~沙茶醬
連大靈芝也有拜
要燒的金如此多,還有很多~~
有點恐怖卻也可愛,香沒有直接插在身上,旁邊有米酒和封起來的菜刀
德興宮旁鐵軌前的晚會場地準備中
福德區中元普渡公
麵線做成的可愛豬羊
原來各區都有自己的會館
人多到爆
圓環已被佔據,機車呈現輻射狀排列。
你知道是做什麼用的嗎?
放個煙火吧
這麼多喔!
珠友建設自己的祭祀場地(後面兩個拔度、放焰口不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