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丹、貝克漢、羅納度不夠看,因為他們三人的綜合體,就在我們這邊誕生了!

其實大多數的踢球活動都會告訴小朋友,用力把球踢出去,踢遠踢高都可以,只是常常會發現很多小朋友都踢不到球,或是稍微點一下球就準備要跑去撿球。其實這樣的踢球活動,主要的目的是訓練小朋友的腳部肌力和身體協調性。

今天我們準備了大顆的籃球、盲用籃球(質地較重、內部有發聲物品)、小顆的躲避球。活動的方式讓小朋友一腳放置在球體的上方,另一腳則放在地上,以跳躍或是滾動的方式,讓球體行進,行進時球體上方的腳不能離開,行進的距離約35公尺。活動進行下來發現,小朋友大多以跳躍的方式完成活動,而且遇到折返處,常會出現不知道要如何盤球轉身;另外在大小球的表現上,盲用籃球聽覺提示較多、難度較低,籃球部分由於小朋友需將腳抬的更高,且球體重心難以掌握,困難度最高,躲避球的部分由於大小適中,小朋友操作起來最得心應手。

今天我們腳底盤球活動的目的則是要訓練小朋友一方面尋找球體的重心,一方面以小步伐跳躍的方式,體會自己身體重心轉換的感覺,適合重力不安定感的小朋友,且由於小朋友一方面需抬腳掌握重心,一方面又需將球不離腳運行,另一方面又需不斷的適應自身重心轉移的跳躍,多種刺激能夠讓小朋友的動作企畫能力得到完整的訓練和統合。

P.S.

1.      活動期間有時小朋友會出現用手去撿取離腳的球,反而無法讓小朋友試著自行用腳底去體驗適應球的重心,這樣的動作是禁止的;另外有時小朋友會出現因為腳部無法掌握球體的重心,或是跳躍時出現跌倒的情形,其實由於活動量不是很大,這樣的挫折和跌跤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老師只需適時的鼓勵,讓小朋友重新站起來操作即可。

2.      在這次的活動途中,某位小朋友的原班老師和同學也在旁加油、鼓勵,小朋友也在這樣的鼓舞之下,會提昇自己內在驅力,進而表現出較佳的能力。重點是小朋友這樣的笑容,及原班老師對學生能力的重新認識,是無可取代的!

腳底盤球動作.jpg
腳底盤球(大).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左右手之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