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已經報過三峽白雞山的美食之旅,現在就換成一頓文化饗宴吧!
久聞三峽祖師廟的盛名,只是我不不太清楚所謂的祖師,到底是誰的祖師?哪種職業的祖師?為什麼會這樣有名呢?這一點倒是相當引起我的好奇心!只是在觀賞祖師廟前一定要先介紹一下「李梅樹老先生」,對於他的印象就像「李澤藩先生」、「顏水龍先生」一樣,毫無印象,不過還好因為胖子的緣故,約在半年前參觀了位於新竹市鬧區的「李澤藩美術館」,後來也在華山藝文特區觀賞了「顏水龍先生文物展」,才對這幾位對台灣美術發展有深遠貢獻的畫家有了初步的認識。
「李梅樹紀念館」位於三峽社區的公寓大樓裡,不仔細尋找可能會錯身而過。而且這邊的停車位相當難找,大多數的路段都顯示違規拖吊加強區域,讓我們也很難安心停放,最近的停車場在祖師廟前長福橋旁,一小時20元,可是我們卻因為多輛遊覽車的擋道,而停到祖師廟後方的文化停車場去(一樣一小時20元),穿過了祖師廟的市集,來到了社區大樓的管理室,管理人員好像對於門禁的管制已經呈現半放棄狀態,可能是因為太多人參觀的緣故吧!其實我們也不知道這樣的紀念館設置在此會不會造成社區居民的困擾和不便,只是換個角度來想我們又何嘗不願意「故宮」、「博物館」就在我們家樓下(或是附近),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場所設置會讓鄰近的房價上揚,但是民間自行設置的美術館好像很難收到這樣的效果!
一進入紀念館內,管理阿姨並不會催促你要馬上購買門票,妳可以先細細的把玩琉璃做成的手把,再觀賞川堂所擺設的相關紀念品,好整以暇的拿出零錢(成人票50元),買好了票就可以自行參觀,當然如果看到了負責人或是解說員,他們也會毫不隱藏的把所知傾囊相訴。而我們去參觀的同時,碰巧遇到了約20人左右的參觀團體,在驚訝竟然有人來參觀不去買牛角名產之餘,還發現了李梅樹先生的兒子在旁一幅一幅的細心解說,而我們也跟隨著他們的腳步和解說,努力的想體會參透出畫中的境界和寓意。從早期的寫實、印象畫風,到中期的本土人物描繪,到後期的回歸自然畫風(以光線變化為主,輔以人物或是自然為背景),無不讓人對其細膩的筆觸讚嘆、感動。
不同於其他展覽館一成不變的展覽主題,在這裡大約一段時間變會將作品作個更換(跟故宮一樣喔!),或許這是因為場館過小的過渡作法吧。其實我們也不知道下次來參觀的時候,紀念館還會不會在這裡?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政府機關、有心人士可以幫助這樣深耕本土的力量,能夠繼續的向下扎根,向上開葉。不要讓紀念館因為「在地原罪的宿命」而凋零、夭折。
參觀完紀念館之後,沿著學校的圍牆便可來到後來新建造的「長福橋」,其實這樣的景觀橋,跟鄰近的景色根本是格格不入,存在的意義只是讓出入交通更方便些,亦或是讓攤販市集能更繁榮些。我想當李梅樹老先生看到這樣的景觀橋,應該也會不想作畫吧!穿過重重的人群便可看到祖師廟矗立在橋的一端,只是這樣的祖師廟在我這個看過許多廟宇的外行人來說,卻顯的特立獨行!從來沒看過廟宇中的龍柱會如此眾多,而且幾乎都是石頭雕刻而成,說的上是「數大便是美」嗎?我是覺得見仁見智!而且點香參拜的地方相當的狹小,很難想像當信徒眾多、迎神賽會時,要如何點香祈福?倒是正殿上的藻井不同於多數廟宇的四周對稱麟節而上,這邊是呈現螺旋狀,相當具有特色,值得一探!另外這邊的鐘塔、鼓樓也不同於一般在正殿兩側,這裡是在「一進」的左右兩側,約兩、三層樓高,目的為何不甚清楚?
其實整個廟宇的興建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只進行到第三期而已!從民國36年(1947)開始,建了五十多年的第三期工程,到現在也才完成三分之一而已,不同於其他廟宇的經費拮据,我想可能是有其他內幕,或是個唱個的調吧!(詳請參閱其他報導或http://www.limeishu.org/temple_05.htm)
李梅樹紀念館http://www.limeishu.org/
三峽祖師廟導覽手冊http://home.kimo.com.tw/joe5451/home.htm
三峽老街古蹟之旅http://www.easytravel.com.tw/action/sanshia/index.htm
留言列表